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奋进之歌 ——建德热电厂20年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6-07-28
浏览量:1979

6月21日9时30分,当操作人员按下1号6兆瓦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停机按钮,转速从3000转缓缓下降,服役近20年的它光荣“退役”,完成历史使命。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热电人来说,却是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一丝不苟,执着守望;是寒暑交替的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是控制屏前的全神贯注,巡检路上的风雨无阻;是抢修机组的随时待命、应声而动,是作业现场的“到岗到位”、“精确复制”……

       20年来,热电厂在集团的总体部署下,加快转型发展,优化组织结构,全面提升价值,在集团发展历程中不断开拓进取,为集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获得“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青年文明号”、“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发电生产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风正帆悬拓规模

       回顾20年的发展之路,热电人志怀高远、砥砺前行,不仅为集团白南山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绿色的能源供应,更实现了跳越式的大发展。

       1996年,集团投资3864万元建设白南山热电项目启动,建德热电厂成立。当时,作为集团的重点建设工程,1996年4月热电一期破土开工建设,在汗水与拼搏中,热电人用不到3年的时间让一座现代化的燃煤电厂拔地而起,于1999年3月实现了配置35t/h链条锅炉二台、6000kW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一台的“二炉一机”的设计规模,为白南山园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电汽供应。

       2000年,集团1万吨/年草甘膦项目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国债项目,1万吨/年有机硅单列入国家“双高一优”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建设上马,现有的“二炉一机”规模将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为此,集团再注资1377 万元,新增35t/h链条锅炉一台、6000k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一台。2001年4月土建施工,经安装调试于2002年4月1日正式生产,形成了“三炉二机”的生产规模。

       2003年11月,为满足白南山园区日益增长的供汽需求,集团再注资756万元,新增一台35t/h链条锅炉,并于2004年4月投入运行,最终形成“四炉二机”的生产规模。随后,随着白南山园区用电负荷的逐年增加,先后对35kV变电所和两台变压器进行扩容改造,由原来的3150 kVA增容至6300 kVA,再到现在的10000kVA,缓解了紧张的用电形势,为园区电能输送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增添了集团发展的新动能。

       2006年1月,集团10万吨有机硅项目建设启动,与之配套的热电联产项目设计规模为“三炉二机”,总投资24697万元,占地面积49963平方米。根据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马目园区电、热负荷需求,一期工程“二炉一机”的规模分为二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为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于2006年2月筹建、动土施工,2007年开始安装,2009年8月试车成功,2010年10月向外供汽。2011年初,马目有机硅工业园区1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3万吨/年硅酮密封胶项目以及绿色剂型项目均进入试生产阶段,为降低生产成本,2011年3月开始实施一期工程中的第二阶段建设,新增一台6兆瓦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项目,9月完成机组安装工作,11月并网发电。

       2014年初,根据建德市整体规划要求,白南山园区即将面临搬迁,这就意味着热电厂也将走完一个历程,并在马目开启新的下一程。

 

       精益求精促卓越

       经过20年的历史积累,热电厂一直遵循安全、平稳、经济运行的原则,企业管理模式与方式也实现了众多突破:从日常管理到战略管理,从标准化管理到对标管理,从事后监督到过程控制……

       多年来,工厂以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推进安全管理工作,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健全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为核心的SHE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由事后管理走向事前预防。同时,围绕“零失误、零缺陷、零违章、零事故”的机组运行管理目标,深化安全标准化管理,提升机组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安全控制能力,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

       在安全生产中,工厂坚持“重心越低 基础越稳”的管理理念,始终把班组作为生产全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安全管理的难点。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班组建设,做好“班组安全管理”这篇大文章,实现安全管理中心下移、安全控制关口前移,班组管理生动活泼,安全活动丰富多彩,常年开展“反事故演习、岗位练兵、一问一答、合理化建议、事故隐患排查”等活动。班组建设已成为工厂安全生产管理中一个亮点,从厂部到车间、部门都把班组建设当作管理中的关键点,探索出了一些好经验和做法,并收到良好效果,多个班组先后被杭州市、建德市评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运岗位,负责全厂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的关键岗位。多年来,该岗位一直围绕安全、经济、高效的中心任务,以一流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2009年1月,经工厂与建德市气象局多次沟通,建立了建德市首家走进企业的气象服务站——“浙江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化工集团气象服务工作站”。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天气预报、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台风动向、预警信息分布等气象资料,使突发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突出解决气象资源使用、气象信息传播等相关技术问题。通过使用气象雷达、闪电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准确预警,成为化工系统节能减排防灾安全生产的示范项目。

       同时,电运岗位以创建学习型“青年文明号”为主题,以“多发有用功,争做有用人”为创建目标,积极开展青工队伍技能提升培训,深化小改小革,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突出的业绩,数名员工在此起步成长成才,输送到集团各岗位。班员应亚红在建德市职业技术竞赛中两度获奖,2008年被授予“杭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循环水泵节能改造》和《优化热电运行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获集团QC成果二、三等奖。自1991年起,该岗位先后被授予建德市、杭州市和浙江省的“青年文明号”,2011年10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成为市首家全国青年文明号,并于2014年被集团授予首批文化示范点。

 

       节能减排不停步

       热电厂20年的发展,不仅仅是发展速度之变,发展质量也实现大提升。回顾工厂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可圈可点,绿色进程不断推进。2008年10月,白南山热电烟气脱硫工程开始动工,在反复认证的基础上确定采用“两炉一塔”设计,并提前一个月全部建成投产,综合脱硫率达到90%以上,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2012年8月,根据《杭州市燃煤电厂(热电)和水泥熟料脱硝工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工厂开始对马目热电锅炉烟气进行脱硝改造。通过前期调研,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工艺。2012年11月,锅炉烟气脱硝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低至60mg/Nm3以下、氨逃逸率小于8 ppm,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值,提前完成“十二五”脱硝减排目标。

       工厂本着“节能与环保”并行的思路,加大机组改造和优化力度。2010年,工厂制定了“重要设备运行故障为零”的目标,提出了“合理搭配煤种,优化运行参数,向过程要效益”的要求,以降低原煤消耗为主要任务。通过寻找适合工厂锅炉使用的煤种,加强煤质取样分析、进厂煤质量把关和上煤水分的控制,调整机组运行负荷等各项措施的多管齐下,发电消耗逐步降低,锅炉热效率从以前72%提升至目前的78%。

       2011年,工厂陆续对1号、2号循环水泵进行了节电改造,通过改造使该系统在保证不影响泵的出力前提下,用电量由原先的110千瓦时下降到了92千瓦时,节电率达30%左右。同时,针对工厂水耗出预期目标的现象,通过对设备投运时的疏水、化水再生污水、设备冷却水等系统进行改造,利用设备冷却系统的回水作为其他工艺用水,在中和水池内加装爆气装置,将原来的废酸、废碱进行中和处理,确保化水废水排放达到标准,减少生产过程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从原先的35吨/小时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吨/小时。

       2015年以来,工厂在集团统一部署下,勇做绿色发展急先锋,以提高机组性能指标和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为主战场,重点加强马目热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深度减排、烟尘治理、废水零排放等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清洁化生产水平。今年上半年,马目热电二期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圆满完成,污染物排放指标均符合超低排放的改造要求,改造后烟囱总排口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主要烟气污染物的排放已稳定达到天然气特别限值要求。 

       展望新征程,绘就新蓝图。而今,热电人正豪情满怀,深推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探索低碳经济,走低能耗、低排放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化的能源中心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授牌(全国青年文明号)(1).jpg

858期第三版热电厂外景(1).JPG